为引导学生党员感悟红岩精神,砥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近期,学院组织党员代表前往重庆市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实地研学活动。
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大家参观审讯室、牢房,阅览革命历史材料,瞻仰烈士遗像,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重温了江竹筠、许建业、小萝卜头等英雄事迹以及“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
通过本次实地研学,党员同志们深刻感悟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岩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习心得摘选
刘文旭:通过本次实地研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共党员,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郝淑慧:最早是初中读过《红岩》这本书,本次实地研学,仿佛看到了书中描写的一幕幕。在渣滓洞多个“牢室”里书写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平均年龄都在20-35岁,先辈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祖国的伟大事业,非常让人动容。在白公馆的一个房间里,陈列着“借书单”,虽然年代较久远,仍旧可以看出如《悲惨世界》、《中国史纲》等书籍的名称,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革命先烈们仍旧保持向学、向阳的精神面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曾睿:今天我们党员参加了渣滓洞以及白公馆的实地研学活动,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我看到有一位烈士在被杀害的那一天壮烈在石碑上刻下:“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作为党员,我们需要树立像先辈那样坚毅的精神,在昏暗的牢房内,在血腥的老虎凳上,怀揣着对未来新中国的希望、对国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宁死不屈,誓死保护党的秘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需要学习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刻苦学习,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服务。
包嘉茹:走进渣滓洞与白公馆,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眼前,看似遥远,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曾在这里生活,把我拉进了他们的故事里。他们被囚禁在这里,却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对国家的热爱,即便是在狱中,许多人也坚持学习,为生病的狱友争取权益,为国家安危发声,相互鼓励祈祷光明的到来,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句句话语篆刻心间,再一次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夏燕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了,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和思想的不断成熟,每一次参观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本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白公馆后方山洞内有一个阴暗潮湿的刑讯室,里面泛着红光犹如多年前的血色尚未褪去,尽管参观当天外面阳光普照,人声鼎沸也无法祛除洞内阴森可怖的气氛。我站在门外也在一瞬间被这样的场景攥住了呼吸。共产党人的精神却依然萦绕在这山间,我有幸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所知所感皆是前辈先烈的遗志——“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这是周从化先生在狱中刻在墙上的话,多年过去依然清晰可见。正如光辉的共产党员精神,永远镌刻于历史长河中,并让无数和我一样的后来者为之奋斗学习。我想,这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和一切与我一样有着伟大理想信念的人一同前进的动力和意义。
朱江波:在触摸到渣滓洞那堵墙壁时,也许曾经血迹斑斑,我切实感受到何为气节、何为信仰与信念、何谓知识分子,心中同这段历史同频共振起来。从白公馆望去是高楼拔起的沙坪坝区,没有先烈抛洒的热血,就没有自由、富强的中国,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奋步向前时,偶尔的深深回望,能让我们感受到初心所在。红岩精神永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对此我们要永远铭记、践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