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学位法》实施与学位争议解决机制完善”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和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办,北大法宝提供支持,北大法宝学堂全程直播。在《学位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本次论坛围绕我国学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位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梁鹰主任、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翟刚学副司长、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钱瑜副局长、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程琥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陈鹏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和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湛中乐教授作了会议主旨说明和会议总结。会议还分设四个主题单元“《学位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学位制度变革下学位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学位制度变革下高校校规的法治因应”和“学位制度变革下的制度供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参加会议。
杨攀副教授在“学位制度变革下的制度供给”单元,以“《学位法》增加课程学位的理由”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提出,《学位法》实施应充分考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背景,深思学位及学校的本质。可以从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大学人才供需错位问题中,反思专业打包式学位模式的局限性,从而更加重视学位制度对于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价值。建议在现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之外,增设课程学位,强化学位课程质量保障和需求调查,满足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他的发言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同时,杨攀副教授还在“学位制度变革下学位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单元,就北大法宝智慧法务研究院秘书长蔡治博士关于“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校法治治理” 的发言进行评议。他提出,法律人工智能将在高校治理中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数据作用,人工智能收集整理的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增强管理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二是算法治理作用,人工智能可以直接依照算法对高校内部事务发挥管理和裁判作用。但由于机器无法获得人生体验,也无法产生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后一方面的作用仍然需要人的介入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