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张文显教授莅临西南大学法学院指导交流

发布者:  时间:2025-05-23  浏览:

5月22日,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莅临西南大学法学院指导交流。西南大学副校长白显良、法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座谈,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建主持会议。

白显良对张文显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其在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指出,张文显教授在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民法典编纂及法治中国建设等领域成就卓著,作为相关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专家,为我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理论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白显良特别强调,张文显教授在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方面的学术思想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还对张文显教授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西南大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法学院院长叶金育介绍了学院近年通过实施“11252创新工程”,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分享了法学+三农(乡村振兴)本硕贯通、 法学+教育本硕博贯通等“法学+”办学特色和涉外法治实验班、数字法学微专业等新探索。汇报了“融入主流,做出特色”,以科研平台与学术创新团队有组织地推动学科向心力和聚合力的学科建设新思路,并就学院发展的困惑和破局方向向张文显教授请教。

座谈会上,与会教师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数字法学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向张文显教授求教。

张文显教授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西南大学法学院近年的进步与取得的成果,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学教育与法学学科建设,明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须建设与之相配的法学院。张文显教授指出,当前,法学教育应聚焦两大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二是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针对叶金育院长和与会教师提出的问题,张文显教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强化实践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懂理论、能实践的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譬如,西南大学可进一步强化“法学+三农”特色,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西南大学法学力量。第二,推动学科创新。数字法学研究需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前沿性与原创性,注重培养跨领域复合型法治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紧跟“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国际法律服务水平,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第三,提升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注重科学论证,要谋划和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张文显教授表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当前我国法学界的重要任务,西南大学法学院应当自觉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行动当中,产出更多具有辨识度的代表性成果,推动西南大学法学学科加速发展。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胡建代表学院,对张文显教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张文显教授和白显良副校长表示学院将认真学习、全面落实张文显教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西南大学法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