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15:00,法学院法律硕士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暨“以《人民的名义》论党员的幸福”感悟比赛在西南大学法学院38教418召开。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杨攀老师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并开展“以《人民的名义》论党员的幸福”感悟比赛。
首先,传达了上级要求和学习相关材料。通过学习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评论员:心怀爱国之情 笃行报国之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之一,以及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刻领会学院党委集中学习会的精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其次,为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组织开展“以《人民的名义》论党员的幸福”感悟比赛的活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后,介绍到场来宾。此次主题演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党小组为基本单位,先进行小组内部初步选拔,第二阶段在支部范围内进行决赛。
经过党小组选拔,共计16名选手参与决赛。参与者既包括正式党员,还包括积极分子,选手们激情澎湃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让会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最后,为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经过激烈的角逐,梅航同志凭借扎实的准备和极强的感染力获第一名,苏盼盼、王炜获得第二名,张也、张露苇、杜晓龙同志获得第三名。
在选手发表感悟之后,支部书记杨攀老师对选手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并且结合演讲内容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了自己的感想: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干多少事情与情商有很大的关系。在讲述的过程中,结合养蚕的经历,从蚕的意义谈到人生的意义,认为所有有机的生物就像有个开关一样,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偶然的,但必然是要生存下来,最终都会有个终点的。无论做出很大的成就还是平凡一生,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正确看待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胸怀大志,和谐与他人相处,是一个做人的标准,但为了进一步做好共产党员,更需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