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院管理文件

《刑事政策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本站编辑  时间:2007-07-20  浏览:

《刑事政策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选修课
中文名称 刑事政策学专题 英文名称 Criminal policy
适用专业 法学 开课单位 法学院
总学时 18(理论:18 实验实习: ) 学 分 1
先修课程 刑法学、刑事诉讼法、犯罪学 后续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而运用法律武器同犯罪作斗争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为目的所制定并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刑事政策学是法学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部门法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为指导,掌握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较好的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打下基础。
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与知识方面: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系统了解刑事政策在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及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作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刑事法律服务工作获取必要的知识本领,并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以及能较好的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 刑事政策简况(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基本原则。明确刑事政策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刑事政策的结构和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
一、什么是刑事政策
(一)、中外刑事政策定义概览
(二)、刑事政策概念的初步整合与重新定义
二、刑事政策的范围
中外学者对刑事政策范围之基本观点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结构
一、刑事政策的结构概述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二、刑事立法政策
(一)、刑事立法政策的含义与意义
(二)、刑事立法政策的基本方面
三、刑事司法政策
(一)刑事司法政策的含义与意义
(二)、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方面
四、刑事执行政策
(一)、刑事执行政策的含义与意义
(二)、刑事执行政策的基本方面
五、刑事社会政策
(一)、刑事社会政策的含意与意义
(二)、刑事社会政策的基本方面
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法治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二、谦抑原则
三、人道原则
四、科学原则
五、教育改善原则。

第二讲 刑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刑事政策的制定的程序与执行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刑事政策的制定的程序和刑事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制定
一、刑事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原则
(二)、法治原则
(三)、人权原则
二、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
(一)、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
(二)、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
(三)、理论学说
(四)、民意
(五)、领导人的意志
(六)、国际组织
三、事政策制定的程序
(一)、发现问题
(二)、议程设立
(三)、分析问题
(四)、确立目标
(五)、方案设计
(六)、方案论证
(七)、方案选择
(八)、方案合法化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执行
一、刑事政策的执行的一般理论及其意义
(一)、刑事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
(二)、刑事政策执行的意义
二、刑事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监控与执行同步的原则
三、刑事政策执行的过程
(一)、执行前的准备
(二)、执行中的活动
(三)、执行后的工作
四、影响刑事政策执行的因素
(一)、刑事政策自身
(二)、刑事政策资源
(三)、刑事政策执行者
(四)、刑事政策对象
(五)、外界环境

第三讲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思想基础、内容和基本精神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思想基础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内容
(一)、首恶必办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三)、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
三、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
(一)、区别对待
(二)、宽严相济
(三)、分化瓦解
(四)、打击少数,改造多数
第三节 惩办与宽大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体现及对刑事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四节 惩办与宽大的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
第五节 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实践问题
第四讲 “严打”的从重从快刑事政策(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严打”的从重从快刑事政策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严打”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方针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严打”方针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一、如何正确理解“从重”
二、如何正确理解“从快”
三、从重从快打击对象的范围
四、从重从快必须依法
第三节 “从重从快”与“重刑主义”的区别
第四节 三年“严打”的回顾与反思
一、三年“严打”的回顾
(一)、1983年的“严打”
(二)、1996年的“严打”
(三)、2001年的“严打”
二、三年“严打”的回顾与反思
(一)、基本估价和成功经验
(二)、“严打”的问题。
第五节 坚持“严打”斗争应掌握的问题犯

第五讲 死刑的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世界死刑存废状况和中国的死刑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死刑废除与人权;中国死刑政策。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死刑的全球视野
一、世界死刑存废状况
二、死刑废除与人权
第二节 死刑的中国视角
一、中国死刑政策回顾
二、严格限制死刑直至最后废除死刑
第六讲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3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教养的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变化过程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变化过程
第二节 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一、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
二、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与其实际严厉程度不相适应
三、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效力不足
四、劳动教养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混乱性
第三节 劳动教养的出路与改革方案
一、关于劳动教养的出路
二、关于劳动教养的改革方案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撰写小论文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书面论文(7%);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2](日)大谷 实著 黎宏译《刑事政策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3]肖扬主编 《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
[4]梁根林著 《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5]曲新久著 《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七、其他说明
先学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

执笔人签名: 专业(教学部)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