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选修课
中文名称 犯罪心理学 英文名称 Criminal Psychology
适用专业 法学 开课单位 法学院
总学时 36(理论:36 实验实习: ) 学 分 2分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犯罪心理学》法律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2学分,36学时。该门课程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的学科,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改造罪犯提供心理学依据。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的概念,熟练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和模式、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犯罪类型的划分以及犯罪对策心理。
能力和技能方面:对犯罪人能够进行“心理画像”;能够预测犯罪;能够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进行犯罪心理预防和犯罪心理矫治。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2节)
教学内容:
(1)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研究对象和内容;
(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3)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犯罪心理学,其学科性质如何?
(2)认识犯罪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本书的体系构思以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4节)
教学内容:
(1)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2)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3)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4)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
(5)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基本要求: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2)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3)犯罪心理结构的由来: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3节)
教学内容:
(1)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述评
(2)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述评
(3)犯罪综合动因论
基本要求:
(1)国内外犯罪心理成因理论
(2)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3)犯罪综合动因论的涵义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3节)
教学内容:
(1)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2)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3) 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
基本要求:
(1)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2)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3)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常见模式、特殊模式)
(4)犯罪心理的内外化机制
第五章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3节)
教学内容:
(1)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阶段
(2)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因素
(3)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4)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基本要求:
(1) 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的主体内外因素
(2) 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第六章 犯罪类型理论 (2节)
教学内容:
(1) 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
(2) 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
(3) 我国犯罪心理学者的犯罪类型理论
基本要求:
(1) 多元统一犯罪类型理论
(2) 犯罪类型概念、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和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 不同动机的犯罪(2节)
教学内容:
(1)物欲型犯罪动机
(2)性欲型动机犯罪
(3)情绪型动机犯罪
(4)信仰型动机犯罪
基本要求:
(1)理解物欲型动机、性欲型动机、情绪型动机、权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及集合
(2)物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具体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八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2节)
教学内容:
(1)初犯和偶犯的心理
(2)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3)职业犯心理
基本要求:
(1)初犯、偶犯、累犯、惯犯及职业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2)初犯和偶犯的区别、累犯和惯犯的区别
(3)初犯、偶犯、累犯、惯犯及职业犯的概念
第九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2节)
教学内容:
(1)智能犯罪心理
(2)暴力犯罪心理
基本要求:
(1)智能犯罪、暴力犯罪的概念
(2)智能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3)暴力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第十章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2节)
教学内容:
(1)少年犯罪心理
(2)成年男性犯罪心理
(3)老年犯罪心理
(4)女性犯罪心理
基本要求:
(1)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2)成年男性犯罪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3)老年人犯罪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4)女性犯罪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第十一章 群体犯罪(2节)
教学内容:
(1)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2)团伙犯罪心理
(3)集群犯罪心理
(4)有组织犯罪心理
(5)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组织形式犯罪心理的分类及其特征
(2)了解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第十二章 过失犯罪心理(2节)
教学内容:
(1)过失犯罪及其心理结构
(2)影响过失犯罪的因素
(3)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基本要求:
(1)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心理差异
(2)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3)影响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
第十三章 变态心理犯罪(2节)
教学内容:
(1)变态心理概述
(2)变态心理犯罪的类型
(3)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基本要求:
(1)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区别
(2)人格障碍的成因及犯罪特点、人格障碍的类型
(3)性变态的类型、性变态的成因及其犯罪特点
第十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2节)
教学内容: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
(2)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
(3)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
(4)刑罚心理
基本要求: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2)刑罚心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和方法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预防(2节)
教学内容:
(1)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2)犯罪心理预测
(3)犯罪心理预防
基本要求:
(1)一般犯罪心理预防的原则和方法
(2)特殊犯罪心理预防的原则和方法
(3)犯罪心理预测的技术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矫治(3节)
教学内容:
(1)罪犯服刑过程中的心理
(2)对罪犯的心理诊断
(3)对犯罪的心理矫治
基本要求:
(1)罪犯心理矫治、罪犯心理诊断、罪犯心理咨询以及罪犯心理治疗的概念
(2)罪犯心理档案的建立,罪犯心理咨询与罪犯心理治疗的异同,罪犯心理咨询的方法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本门课选用教材为罗大华主编的《犯罪心理学》(司法部教材编辑部编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推荐两本参考资料:
(1)梅传强和王敏主编的《犯罪心理学》(司法部教材编辑部编审),此书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了第二版。
(2)杨士隆主编的《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开卷和调查报告为主。
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和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七、其他说明
两次课内讨论, 两次课内作业。
执笔人签名: 专业(教学部)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法学专业本科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