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惜茜教授受邀主讲含弘法学论坛第60讲

发布者:  时间:2025-10-27  浏览:

2025年10月25日,西南大学法学院举办含弘法学论坛第60讲,特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惜茜主讲“审讯原理与技巧”。论坛由西南大学法学院郝川教授主持,法学院赵兴洪副教授和师索老师担任与谈人,80余名师生参与。

毕惜茜教授在讲座中明确指出,提升公安机关审讯能力,关键在于强化理论支撑、技术应用与策略规范。她强调,心理学与语言学是十分关键的审讯原理。在心理学应用层面,毕惜茜教授特别提出,审讯中需关注嫌疑人“口风变软、提出条件、倾诉需求”等关键转变信号,这往往是突破僵局、实现从拒供到认供的关键节点;在技术革新层面,毕惜茜教授明确将人工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视为未来审讯发展的重要方向。她倡导构建“人力资源+人工智能”的新型协作模式,通过技术手段辅助提升审讯的精准性与效率;在规范层面,毕惜茜教授厘清了合法策略与非法手段的界限,指出判断审讯策略是否合规的关键在于是否给嫌疑人留有选择余地。

与谈环节,赵兴洪老师指出,审讯工作对办案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师索老师指出,当前审讯实践与诉讼法律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审讯工作需要必要的时间和过程,但诉讼法规定的时限远远不足。为此,他呼吁推动立法适当延长审讯时间,为依法有效开展讯问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如何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嫌疑人采取差异化讯问方法”与毕惜茜教授进行交流。随后,郝川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毕惜茜教授从实践层面系统阐释审讯原理与技巧,内容极具现实价值,并进一步强调“做大事须有稳定情绪”的个人修为,以及“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实践”的治学理念。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与职业思考,将有助于推动广大师生进一步就审讯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审核 |

供稿 | 孙心怡

供图 | 韦钰婷

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