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晚上19点至21点,由西南大学法学院主办、西南大学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法治研究团队(人文社科“2035先导计划”研究团队)承办的“大一统国家观的中国宪法学原理”学术讲座,通过线上方式,在腾讯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学术讲座为西南大学人文社科“2035先导计划”前沿讲坛(法学第8场)暨含弘法学论坛第19讲,也是今年的“宪法日”特辑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教授做主题报告。西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房香荣副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法学院师生及其他院校师生180余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房香荣副院长发表开幕致辞,介绍了法学院的基本信息和发展概况,向王旭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王旭教授围绕“大一统国家观的中国宪法学原理”这一主题,在介绍主题背景的基础上,从我国现行宪法序言的第一句话来具体切入。进而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阐释了我国宪法序言的历史主义叙事方式与美、德宪法的普遍主义叙事方式的差异。并从解释现行宪法文本的基本任务出发,来说明探讨和挖掘宪法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在批判现有比附宪法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中国宪法与国外宪法的根本不同在于国家观不同”和“中国从古自今其宪法的客观约束条件、多元的民族结构以及因为超大规模体量所面对的治理问题逻辑从未发生改变”等结论。在介绍研究大一统国家观背景的基础上,王旭教授分别从“大一统文明的核心要义”“大一统国家观如何影响宪法”“大一统宪法的评价和大一统国家观在当代面临的挑战”这三个方面展开了生动而精彩的讲述。在探讨大一统国家观核心要义时,王旭教授引经据典,从过程论的视角将大一统文明的核心要义定性为:在文明交流与融合层面,体现为“多元而一体”的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在政治统治与治理层面,体现为“分层而统一”的管辖权结构;在社会经济组织化层面,体现为“流动而一致”的组织秩序。在探讨大一统国家观如何影响宪法问题时,王旭教授通过列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有制经济制度和选举制度的例子,来具体阐明“保持大一统是中国宪法的一条历史主线”“中国宪法的根本议程为大一统所塑造”“大一统为中国宪法实施延续了很多客观条件”等独到观点。讲座最后,王旭教授进一步强调大一统国家观是中国宪法的底层逻辑,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而不是价值判断问题。并认为大一统国家观在当代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如何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公权力;地方治理主体、手段、依据与利益的碎片化;我国社会化经济平台和资本的无序扩张。
在提问互动环节,孙悦老师、董亚辉博士生、赵一平博士生、刘鑫冉硕士生、张晓函硕士生、姚天琪本科生分别向王旭教授提出了一些疑问:比较我国宪法与外国宪法之间的根本差异为何要从国家观层面进行探讨;如何理解大一统国家观的动态演进理论范式;如何理解大一统国家观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即是一种宪法对政治资源分配正义的实现;如何将大一统国家观下的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向世界并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中国法治话语;如何从过程论角度来理解大一统国家观的成因;如何理解我国历史主义宪法叙事与其他国家普遍主义宪法叙事的和而不同。王旭教授均逐一、细致地予以了解答,并分享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讲座最后,房香荣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全场师生在线上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并希望王老师未来能够再次现场莅临法学院做客,为法学院的学子们授业解惑。